English

对内开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1999-03-05 来源:光明日报 杨艳琳 陈银娥 我有话说

当前,如何扩大国内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仅是政府决策部门应考虑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经济理论界应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笔者认为,扩大对内开放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条件,投资、消费、市场、外贸、法律、体制等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经济发展遵循有效需求刺激生产供给,生产供给诱导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虽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对外贸易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当一国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时,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就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阶段,影响内需扩大的因素较多,如投资需求不足、消费结构不合理、收入水平较低、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即使是在这些既定的不利因素影响下,开拓市场也会扩大需求总量。但是,正如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着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额的增长一样,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抑制了内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了市场的分割,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也就限制了需求总量的扩大。一些地区主观上划分了自己的市场范围,对外资采取积极引进的态度,以市场引外资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基本政策,但对内资尤其是外地的产品则采取歧视、限制的措施。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所采取的这种保护主义的做法不但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而且使区域性的市场也难以形成。

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大企业的生成,同时也限制了有效投资需求的增加。狭小的地方市场不可能催生大型企业,更不可能生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市场的形成,也就是不利于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从而不利于大型企业的形成。大型企业数量少且缺乏活力或竞争力,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趋同化和消费结构的趋同化,限制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发展地方经济对于增强市场竞争是十分必要的,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能把发展地方经济演变成地方保护主义。简单的重复投资建设所造成的产业结构的趋同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地方市场的分割和封锁,使各地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出趋同化的特征。这不利于优化消费结构和消费升级,从而限制了有效需求质量的提高。

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了地方局部利益和某些既得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抑制了消费欲望,也从根本上损害了本地的长远利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外贸对促进经济增长受到一定限制的前提条件下,应采取多种途径来扩大内需:增加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改革住房制度、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加社会保障需求、提倡购买国货等。但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扩大对内开放,或者说,扩大对内开放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根本途径。首先,扩大对内开放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品与消费品的充分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内需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和在质量上的不断提高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扩大对内开放则能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其次,扩大对内开放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地方保护主义所形成的分割性市场严重抑制了内需,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经济发展。正如扩大对外开放是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一样,扩大对内开放则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因而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最后,扩大对内开放是扩大内需的制度保障。体制的缺陷是扩大内需的漏隙。如住房改革中存量公房的市场化局限在“体制内”职工范围之内,“体制外”公民难以购买公房;扩大对内开放则有助于统一的市场体制的形成,而统一、健全的市场制度则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